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又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骨骼肌疾病,与衰老、营养缺乏、运动不足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该病起病隐匿且渐进性加重,显著增加老年人跌倒、虚弱及死亡风险。合理营养和主动运动是预防和改善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及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以下简称《共识》)的出台对提高老年肌少症非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防治肌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参照GRADE分级指导原则,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分级方案,最终将等级评估分为A(强推荐)、B(中等程度推荐)和C(弱推荐)三个等级。
《共识》将肌少症分为三大类:增龄性肌少症、特殊人群肌少症和疾病相关肌少症,分别制订膳食营养处方和运动干预共12条共识。
增龄性肌少症的膳食营养处方与运动干预
共识1:遵循《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多样化膳食是充足均衡营养素供应的基石。
● 应用《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指导日常膳食,保证充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A)
●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虾、瘦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及大豆制品(A)
● 增加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及豆类等食物摄入(A)
● 增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深海鱼油、海产品、亚麻籽及亚麻籽油、紫苏油等(B)
● 推荐健康的饮食模式,如东方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及抗炎饮食(B)
共识2: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三餐均匀分配
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是维持肌肉健康的基础,应保证膳食中有充足优质蛋白质摄入。
●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1.2~1.5g/(kg·d),合并营养不良和严重创伤1.5~2.0g/(kg·d),慢性肾脏疾病等特殊情况按专科诊疗原则供给(A)
● 优质蛋白质比例应达到50%~75%,并均匀分配到一日三餐中(B)
● 膳食蛋白摄入不足时,应额外补充优质蛋白质20~40g/d,首选乳清蛋白,分离乳清蛋白作用更佳(B)
共识3:精准补充肌肉靶向营养成分
肌少症的治疗和预防不仅依赖于全面的膳食营养摄入,还应基于现有循证依据精准补充特定营养素以满足老年人肌肉代谢和功能的特殊需求。
● 补充亮氨酸≥3g/d(B)
● 补充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HMB)≤3g/d,尤其是久坐或卧床的老年人(B)
● 补充维生素D(800~1000 IU/d)使血清25(OH)D ≥75 nmol/L(B)
● 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不低于2g/d(B)
● 选择含有充足含量的CaHMB、亮氨酸、维生素D等肌肉靶向营养素的乳清蛋白配方食品(B)
● 补充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和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等)(C)
共识4:膳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采用口服营养补充
ONS是以增加能量和营养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的液体、半固体或粉剂作为饮料或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ONS有助于预防衰弱老年人的肌肉衰减,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量、力量和身体组分。
● 采用适宜的营养筛查/评估工具识别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人群,尽早开始口服营养补充(ONS)(A)
● 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全营养或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或制剂(A)
● 每天经口服营养补充能量200~600kcal,优质蛋白质15~20g(A)
● ONS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适时调整营养补充方案(A)
共识5:合理应用食药物质,健脾养胃补益肝肾
中医学认为,肌少症属“痿证” “虚劳”等。《素问五藏生成》记载: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老年人尤应重视调理脾胃。
● 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肌少症患者食养原则为健脾养胃、补益肝肾(B)
● 遵循“药食同源”理论,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C)
共识6:科学运动,践行主动健康生活方式
久坐行为与肌少症发生呈独立正相关,而身体活动与肌少症发生呈负相关。
● 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A)
● 增加抗阻运动或包含抗阻运动的多组分运动(A)
● 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A)
● 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效果更佳(A)
● 戒烟、限酒、充足睡眠、积极情绪(A)
特殊人群肌少症的膳食营养处方
共识7:高龄肌少症人群需提高膳食蛋白质营养密度,食物多样少限制,选择适老食品
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是保证肌肉质量的必要条件,然而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存在较大能量和蛋白质缺口。
● 能量30kcal/(kg·d),蛋白质1.2~1.5 g/(kg·d);合并营养不良时:能量30~35kcal/(kg·d),蛋白质≥1.5g/(kg·d);存在肝肾功能和血糖异常的患者,根据病情调整能量或蛋白质的摄入目标(A)
● 多吃鱼禽肉蛋奶,食物多样少限制,鼓励多种方式进食(A)
● 食物细软,丰富食物风味(B)
● 少量多餐,宜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B)
● 常规使用ONS,可选用特医食品、优质蛋白质粉/剂等,也可选用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等(A)
共识8:素食肌少症人群推荐蛋奶素食,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素食人群指不食畜禽肉、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的人群,主要包括全素和蛋奶素。大多数素食者蛋白质来源局限于植物,而植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较低,消化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会增加素食人群发生肌少症的风险。
● 保证能量30~35kcal/(kg·d),蛋白质1.2~1.5g/(kg·d)(A)
● 推荐蛋奶素食,每天1个鸡蛋,1~2杯牛奶或相当的奶制品(B)
●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适量选用发酵豆制品(B)
● 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B)
● 选用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烹调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等(B)
● 及时补充膳食摄入不足的营养素,定期监测营养和肌少症状况(B)
疾病伴发肌少症的膳食营养处方共识
共识9:肌少症合并营养不良应保证充足能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及时口服营养补充
营养不良在肌少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肌少症的发展互为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 保证能量30~35kcal/(kg·d);推荐摄入蛋白质1.5g~2.0g/(kg·d)(A)
● 膳食摄入不足时应给予ONS,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每天摄入量至少400~600kcal(400~600 ml)(A)
● 在口服全营养配方的基础上补充优质蛋白质20~30g/d,以达到蛋白质摄入目标值(A)
● 若合并其他疾病,应在专科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诊治和营养治疗(A)
共识10:肌少症合并肥胖应采用低脂肪高蛋白的限能量饮食,增加运动
肌少症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SO)是肌少症和肥胖并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 限制总能量摄入,每天减少摄入300~500kcal 能量(A)
● 推荐摄入蛋白质1.2~1.5g/(kg·d),增加亮氨酸摄入(A)
● 每天补充维生素D 1000 IU,以维持血清维生素D 水平≥75nmol/L(B)
● 增加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A)
● 定期评估体成分(A)
共识11:肌少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优化主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调整进餐顺序
肌少症合并T2DM的发病率高达18.0%~47.1%。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多途径抑制蛋白质合成代谢,导致肌肉量和功能下降,引起肌少症。
●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保证足够能量并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避免不必要的食物限制(A)
● 按理想体重计算,推荐摄入能量30kcal(kg·d),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1.5g/(kg·d)必要时补充优质蛋白质粉(B)
● 优化主食结构,选择低升糖指数且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作为优质主食来源,控制高糖水果及其制品的摄入(B)
● 调整进餐顺序,依次进食蔬菜、荤菜、主食(B)
共识12:肌少症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证充足能量,遵循个体化蛋白质推荐量,不要过早限制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常伴骨骼肌含量减少及身体功能减退,合并肌少症的患病比例约为4%~42%。
● 保证摄入充足能量30~35kcal/(kg·d)(A)
● 不要过早限制蛋白质摄入总量,优质蛋白质占50%~75%(A)
● 遵循个体化原则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对于代谢不稳定的CKD患者不推荐低蛋白或极低蛋白饮食,有进展风险的CKD成人应避免高蛋白摄入[>1.3 g/(kg·d)],非透析的CKD 3~5期人群推荐蛋白质摄入0.8g/(kg·d)(A)
● 腹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1.3g/(kg·d),血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0~1.2g/(kg·d)(A)
● 当患者食欲减退明显,营养摄入达不到目标推荐量,应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ONS(B)
全文下载: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及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